張玄素,本名張樸,字玄素,唐蒲州虞鄉(xiāng)(今山西永濟)人。曾任景城戶曹、黃門侍郎、侍御史、銀青光祿大夫、太子左庶子、潮鄧二州刺史等職,以清廉、敢言著稱。
張玄素初仕于隋朝,為景城縣(今屬河北省滄州市)戶曹。隋朝末年,天下大亂,群雄蜂起?;顒佑诮窈颖钡貐^(qū)的竇建德攻陷景城縣后,將隋朝官員都綁赴刑場問斬。臨刑前,城中百姓千余人哭泣著請求代替一官員死,并對竇建德說:“此人清慎若是,今倘殺之,乃無天也。”竇建德聽后,命人給此官員松綁,并任命他為治書侍御史。但這位官員以隋臣自居,卻封不受,后來聽說隋煬帝在江都被殺,才勉強接受竇建德的任命。這位官員就是張玄素。
后唐滅竇建德,張玄素歸唐,被授為景城都督錄事參軍。唐太宗李世民久聞張玄素聲名,即位后親自召見,向他征詢?yōu)檎?。張玄素認為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皇帝專權,無視國法。他還建議唐太宗要“廣任賢良,高居深視”,使各官吏奉職守法,并要安撫百姓,小心謹慎,成為一個堯舜也無法相比的君主。唐太宗非常欣賞張玄素的這番言論,于是提升他為侍御史,不久又遷給事中。
貞觀四年(630年),唐太宗下詔修洛陽宮乾陽殿,以備巡幸。張玄素聞訊極力反對,他認為修建宮殿勞民傷財,還會破壞節(jié)儉的社會風氣,便向唐太宗上書諫奏:“天下不可以力勝,唯當務儉約,薄賦斂,以身先之,乃能大安……今民力未及隋日,而役殘創(chuàng)之人,襲亡國弊,臣恐陛下之過,甚于煬帝。”唐太宗看過奏章后非常生氣,對張玄素說:“卿謂我不如煬帝,何如桀、紂?”張玄素毫無懼色地回答:“若此殿卒興,所謂同歸于亂。”唐太宗聽后感嘆道:“吾思之不熟,乃至于是?!彪S即下詔停止了修洛陽宮的勞役,還賞賜張玄素彩帛二百匹。素以剛直諫諍而著稱的魏征都贊嘆:“張公評論朝政,具有諫止皇上的力量,可以說是真誠正直的人。”
因張玄素的耿直、敢諫,唐太宗對他更加信任和器重,遷他為東宮少詹事兼右庶子,讓他輔佐太子李承乾。李承乾是唐太宗嫡長子,從小備受疼愛,生活奢華鋪張。唐太宗曾下詔:皇太子出行所用庫府器用,有司不得加以限制。有了唐太宗的詔令,李承乾更加揮霍無度。
張玄素多次勸諫李承乾,但李承乾都不予理睬。于是張玄素向唐太宗上疏,周武帝、隋文帝都是一代名君,但他們的兒子不肖,才使社稷消亡。今陛下下旨有司不得限制太子所用器物,圣旨下達不足六十天,所用已超七萬,驕奢淫逸至極,無人過之。唐太宗非常生氣,當眾訓斥了李承乾。李承乾懷恨在心,便暗中雇傭殺手行刺張玄素,張玄素險些送了性命。
張玄素卻毫不畏懼,仍勸諫不止。可是太子李承乾不知改悔,惡行日盛。貞觀十七年(643年),紇干承基告發(fā)李承乾謀反,唐太宗大怒,下詔廢黜太子李承乾為庶人,東宮屬官皆獲罪被廢。唐太宗念張玄素忠直敢言,將他除籍為民。貞觀十八年(644年),張玄素被朝廷起用為潮州刺史,后又轉遷鄧州刺史。
唐高宗麟德元年(664年),張玄素去世?!杜f唐書》中稱:“言為身文,感義忘身。不要忠膽,安輕逆鱗?蘇、韋果俊,伽、素忠純?!苯o張玄素極高的評價。
領導干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、情為民所系、利為民所謀,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,認真了解群眾所思所愿,虛懷若谷、從善如流,及時糾正工作偏差。廣大黨員干部要向張玄素學習,堅持公正立場,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,推進本領域工作高質量開展。
本報記者 南 遼 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