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6次重要講話,貫穿始終的主題主線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深情大愛,也是對黨員干部要永葆為民之心的諄諄教誨。2023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時隔4年再次親臨江西考察,在上饒市婺源縣他對當?shù)乩习傩者@樣說:“讓日子越過越開心、越幸福!”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的年輕干部要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,把“人民至上”注入血脈融入靈魂。
始終保持“我本百姓、根在百姓”的清醒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共產(chǎn)黨的干部要堅持當‘老百姓的官’,把自己也當成老百姓,不要做官當老爺,在這一點上,年輕干部從一開始就要想清楚,而且要終身牢記。”每一名黨員干部,都來自人民群眾,加入黨的組織、成為黨的干部,并不是說能力變強了、水平變高了,而是意味著責任更大了、擔子更重了。因為我們的第一身份是黨員,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、為民服務。江西省浮梁縣古縣衙有一副對聯(lián)寫道:得一官不榮,失一官不辱,勿說一官無用,地方全靠一官;吃百姓之飯,穿百姓之衣,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這副對聯(lián)寫清了當官與做人的辯證關系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作為執(zhí)政黨,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,也必須“權為民所用”。當官就是為了更好地行使公權力為民服務,除此之外,我們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員,與老百姓沒有任何性質、地位、人格上的不同。黨員干部應該牢記,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、統(tǒng)一的,用老百姓的話來說,不能當了干部,身上就只有“官味”沒有“人味”。年輕干部要扣好人生第一??圩?,首要的就是把人民二字刻在心中。
自覺涵養(yǎng)“同心同向、共情共鳴”的情懷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要在為民服務上力行,教育引導廣大黨員、干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當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、貼心人、領路人”。清代鄭板橋詩云:“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。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?!焙饬恳幻h員干部有沒有宗旨意識、人民情懷,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有沒有與人民群眾共情的能力,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待久了,對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是否能夠換位思考、將心比心、感同身受。只有在情感上與廣大人民群眾真正融為一體,才能把市井煙火看在眼里,把民間苦樂裝在心中。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,不只是體現(xiàn)在大政方針上維護人民利益,也并非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,更多的是立足于職責、發(fā)力于平常,在細微處見精神,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做,在與人民群眾的每一次接觸中都傾注情感。記得剛到上饒市紀委監(jiān)委任職不久,我接到一名群眾的信訪舉報,反映多年前從某改制國企買下一間店面,但沒有辦到房產(chǎn)證。我本想按慣例轉職能部門辦理,但考慮到可能是歷史遺留問題,又牽涉群眾切身利益,便叮囑市紀委信訪室把這個信訪件作為督辦件跟蹤辦理。兩個月后,這名群眾的訴求妥善解決,連同跟他有類似情況的幾十戶居民的問題一并得到化解。他向跟進此事的紀委干部表示,要送錦旗,我們婉拒了他的好意。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,我們只是盡了共產(chǎn)黨員的職責和義務,卻得到了群眾最樸素、最純粹的謝意,這是對共產(chǎn)黨人的最高褒獎。
不斷強化“為民辦事、為民造?!钡膿?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把為民辦事、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,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?!毙聲r代新征程,每一名黨員干部必須時刻牢記,我們的權力觀、政績觀、事業(yè)觀必須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切實解決好民之所急、民之所難、民之所盼。領導干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以什么為旨歸?決不能在所謂的個人仕途和人民福祉之間猶豫徘徊,更不能損公肥私、因私廢公,要以老百姓的利益為旨歸,這才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正確政績觀。當前,少數(shù)黨員干部政績觀仍然存在一定偏差,不擔當、不作為,甘于“躺平”“佛系”的有之;盲目舉債、大干快上,搞形象工程、面子工程的也有之。這些畸形的政績觀,有時候比腐敗帶來的影響更壞、損失更大,也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。有的地方招引企業(yè),不是看企業(yè)能不能給當?shù)貛砭蜆I(yè)、稅收,而是為了GDP數(shù)字好看。企業(yè)招引進來后什么貢獻都沒有,除了要拿政府補貼,有的還污染環(huán)境,最后拍屁股走人,留下的不是政績,而是“一地雞毛”。紀檢監(jiān)察工作是政治工作,也是民心工作,同樣要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。我們既緊盯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,也緊盯人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“微腐敗”,對影響基層群眾觀感。侵蝕黨的執(zhí)政根基的人和事,做到嚴查快處,并推動解決入學難、就醫(yī)難等急難愁盼問題,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。
(作者系江西省上饒市市委常委、市紀委書記,市監(jiān)委主任)
? end ?
文章刊載于《學習時報》2024年4月1日第4版
本期編輯:翟月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