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【運城黨建網(wǎng)】網(wǎng)站!
        站內(nèi)搜索:
        當(dāng)前位置: 黨建網(wǎng) > 清廉文化專題專欄 >
        關(guān)閉

        【河?xùn)|清官廉吏譜】絳州陶琰:奉身無長物 民稱“青菜陶”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6月07日   來源:運城市紀委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   點擊率: 2495

        引語

        明朝大清官陶琰(公元1449年~公元1532年),字廷信,別號逸庵,謚號恭介。陶琰一家世居絳州城內(nèi),他22歲時鄉(xiāng)薦第一,32歲登進士,授刑部主事,弘治元年升本部員外郎,隨后歷任大司寇特簡公典章疏、陜西按察司僉事、本司副使、福建按察使、浙江右布政使、戶部尚書、工部尚書、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等19個職位,官至三公,位極一品。陶琰為官42年,剛直不阿、嫉惡如仇,政績卓著、朝野多美譽,一生勤于政事,三督漕運,兩歸田里,家風(fēng)嚴謹,教子有方。奉身無長物,適口無兼味,民間贊其為“青菜陶”“陶三杠”。新絳將其所居之巷命名為陶家巷以永志紀念。

         image.png

        剛正不阿的陶琰 (資料圖)

         

        新絳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,晉國都城,史稱新絳,隋唐以來稱絳州。

        古城中心有一東西巷,名曰陶家巷,是為紀念陶琰而命名的。巷北中部有一座一畝多的園子。園子四周高樓林立,而園內(nèi)僅有5間磚包土窯,一棵碩大的古槐蔭蔽了半個院子,一口轱轆古井澆灌著園內(nèi)數(shù)畦花草,陶琰后裔在此居住了500年。

        每頓飯僅上一盤清淡的素菜

        陶琰的父親陶銓是明英宗正統(tǒng)乙丑進士,歷升陜西參議,為官清正。陶琰為陶銓五子,自小受父親儒家正統(tǒng)教誨,立志忠君報國。

        明憲宗成化七年,陶琰鄉(xiāng)薦第一,成化十七年登進士,授刑部主事。明孝宗弘治元年升本部員外郎、大司寇特簡公典章疏。他初為官,雖位低而任重,主持正義,認真理案,平反冤獄,一次便全活50余人,聲名鵲起,旋升為陜西按察司僉事。到任后,他為官清廉,嫉惡如仇,經(jīng)一番調(diào)查訊問,毅然罷免了一批貪官污吏,大快軍民之心。弘治六年升任本司副使,并受命整頓西部重鎮(zhèn)固原(今寧夏固原)。陶琰到任后,嚴格訓(xùn)練士卒,修繕軍用器械,廣積糧草,常備不懈,守邊長達8年之久,邊境平定,人民安寧。弘治十四年升調(diào)福建按察使。他官雖然做大了,但儉樸的生活作風(fēng)絲毫未變,每頓飯僅上一盤清淡的素菜,堅持不食葷。福建百姓尊稱之為“青菜陶”。弘治十七年調(diào)任浙江右布政使。來到這富庶的魚米之鄉(xiāng),他除卻官場的許多繁文縟節(jié),堅持節(jié)操,半年之內(nèi)就節(jié)約盈余各項官費3000余兩,全部存入國庫。朝廷上評價各省布政使及按察使政績時,御史們共同推薦陶琰為第一。弘治十八年,陶琰升任福建左布政使,明武宗正德元年因不服南方之濕,調(diào)任山東左布政使,同年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(正三品),巡察河南。

        他每到一地訪民間疾苦,黜屬吏貪婪,減輕百姓稅役負擔(dān),民心大順。正德二年,陶琰任刑部右侍郎。期內(nèi),陜西游擊將軍徐謙,誣陷奏御史李高,欲置李高于死地。陶琰受命查勘,弄清了真相,秉公而辦為李高申冤。誰知此舉觸犯了權(quán)傾朝野的宦官劉瑾。劉瑾因叛逆伏誅,朝廷恢復(fù)了陶琰誥命,官復(fù)原職,免罰前米。陶琰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得到朝野一片贊賞,遂改任左副都御史、漕運總督、兼撫鳳陽。

        人們尊稱他為“陶三杠”

        正德八年,陶琰已年過六旬,仕途30余年,常年奔波任所,積勞成疾,常感力不從心,遂因病要求辭官回鄉(xiāng)。然皇帝不許,并二次派他擔(dān)任漕運總督。陶琰尚未到任,漕運沿途權(quán)貴土豪聞風(fēng)悚懼,或收斂匿跡,或紛紛逃竄。督漕之事十分順利。他在淮浙一干又是5年,先后7次提出辭職,終于獲準(zhǔn)歸里。家居7年后,明世宗登基欲征用德高望重的老臣,朝廷內(nèi)部連連推舉,要求陶琰再次出任漕運總督,陶琰只好以73歲高齡再次赴官就任。不久陶琰升任戶部尚書,兼左副都御史。嘉靖元年改任工部尚書。臨別之日,淮民傾城出送,涕淚號泣,留戀難舍。

        嘉靖二年,陶琰改任南京兵部尚書,加太子少保,參贊機務(wù)。是年南京一帶災(zāi)荒歉收,糧價飛漲,饑民餓死無數(shù)。陶琰來不及上報朝廷,自擔(dān)職責(zé),將官倉內(nèi)積糧全部拿出來用于賑濟,一時平抑了物價,安定了民心,救活無數(shù)災(zāi)民,隨后奏報朝廷,為自己擅動國庫而請罪……

        嘉靖三年,陶琰已75歲,連續(xù)上奏要求告老還鄉(xiāng),10次才得以批準(zhǔn)。詔加太子太保(正一品)馳驛歸里。

        明代貪賄成風(fēng),大氣候不潔,在官以錢得、政以賄成的官場中,陶琰出淤泥而不染。其他官員離任,裝載財物的車輛充斥道路,唯陶琰官至正一品的三公之職,任官42年,身邊除文房四寶和衣服被褥,沒有一點余物,行李只有三擔(dān)。他為官多在南方,南方人以竹杠作扁擔(dān),所以人們尊稱他為“陶三杠”。

        陶門五進士 家書抵萬金

        陶琰出身名門,家教謹嚴。其父陶銓正統(tǒng)乙丑進士,授行人之職;其兄陶璽,天順甲申進士,授戶部主事、員外;其子陶滋,正德甲戌進士授行人;陶登,琰之曾孫,萬歷壬辰進士,授齊東知縣。陶門五進士,廉潔家風(fēng)相傳不息,輩輩皆清官。

        陶琰歷任數(shù)十年外任,與兒孫難以團聚,常以書信教導(dǎo)子孫。后人將這些信件編為《誡子書》,在絳州一代流傳甚廣。他在信中教育子孫,“圣賢教人,窮理正心,非為求取功名,只是要做人做個好人,做官做個好官。若做官做得不好,不如不做官”。兒子陶滋中舉進京趕考,他諄諄告誡:“近年京中光棍極多,你不可被其引誘陷害,悔不可及……鄉(xiāng)里人不分貴賤都要禮貌待之。送人情只是手帕、帽兒,雖甚貴人亦如此,不可約而為泰,后日難繼?!苯虄航挥岩?,平等待人。

        陶琰常年外任,其子陶滋任京官,陶琰多次欲進京與兒孫見面以享天倫之樂,然而終未成行,原因是“非不欲到京與你及幾個孩兒相見,只是千思萬慮不能前去。所以不去者,汝自知之,只是難與人空手相見也”??梢娰F為封疆大吏的陶琰囊中羞澀到何種程度。

        陶琰三次出任漕運總督,職高權(quán)大,多有貪官污吏走陶滋的門路給其父行賄通融。陶琰告誡其子:“運上官軍不要受他纖毫禮物,不要見他,不要與他寫信。前信已言,今再及之,恐壞名節(jié)也,記之!”

        在對待錢財?shù)膽B(tài)度上,陶琰給兒子總結(jié)自己一生的經(jīng)驗:“我無他才能,只是做官不愛錢……多負錢財亦復(fù)何益。世人所謂來多去多枉自奔波耳。使汝繼我亦復(fù)如我,后人承汝亦復(fù)如汝,繩繩相繼其福無涯。何必外求多取錢財,夸耀一時?!薄拔易院胫稳陻渴玛冇遥瑹o客不曾買肉,非為肉為不美而不食之也,正以家無房屋可居官不可恃,一旦歸家何以自存。若以先奢用自處,知有今日可耳,不知有今日亦豈能有今日兮?”無客不食肉,可見其生活儉樸。陶琰的這一段話,至關(guān)重要,他告誡人們反貪防腐,必須從嚴把食欲和物欲關(guān)做起。

        《誡子書》句句至理,字字珠璣,陶氏子孫相傳勵行,獲益匪淺,后輩累出清官。

        秉公執(zhí)法 鐵面無私

        明清兩代共有262任漕運總督,能擔(dān)任漕運總督的,都是歷練多年且最得皇帝信任之人。他們駐扎在淮安,手握數(shù)額巨大的漕運經(jīng)費,權(quán)力很大。

        陶琰擔(dān)任漕運總督時,漕運體系已相當(dāng)敗壞,作為漕運指揮中心的淮安,更是矛盾尖銳、糾紛復(fù)雜。為維系邊關(guān)用度、保證京城日常開支而設(shè)立的漕運制度亂象紛呈:有的官員利用漕船、運道轉(zhuǎn)運私人物品,有的官員胡亂征用負責(zé)漕運的漕兵,甚者一路敲詐勒索,利用公權(quán)滿足個人私欲,給漕運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(dān)。

        面對以上種種貪腐現(xiàn)象,陶琰一律秉公執(zhí)法、鐵面無私,遇到騷擾地方、假公濟私之輩,他殺一儆百毫不留情,并且以身作則,嚴令手下人也必須遵照執(zhí)行,否則一旦發(fā)現(xiàn)違法事實,將從重處理。在他的管理下,漕運狀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。

        漕運最開始選取的征糧區(qū)都是水土豐茂、物產(chǎn)豐富的產(chǎn)糧區(qū),但漕運沿線民眾長久承擔(dān)過重的負擔(dān),生活竟愈發(fā)困苦。陶琰于是對漕運沿線展開調(diào)研,了解到因為倉儲條例等方面的緣故,需要沿途的軍民進行很多并不必要的工作,這些額外的任務(wù)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。

        陶琰決心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(xiàn)象,他多次就上述問題上奏朝廷,為民眾爭取了不少實際利益,并且從制度入手,努力根據(jù)當(dāng)時的實際條件,將漕運制度修改完善。在他的努力下,漕運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恢復(fù)和維持。

        對待民眾,陶琰始終實心實意;但對自己的生活,他非常簡樸,日常飲食、穿著、出行以勤儉節(jié)約為原則。到了退休的年紀,他反復(fù)申請告老還鄉(xiāng),朝廷都不批準(zhǔn),考慮他實在年老體衰,朝廷才批準(zhǔn)了他的退休申請。他將自己的大部分俸銀,都用于救濟災(zāi)民,也贏得了生前身后名。

        青菜最是樸素,有的人覺得乏味無比,有的人卻能從中嘗出甘甜,陶琰就是后一種人。這份甜,嘗在口中,喜在心間,因為這是堅守清廉、抵御誘惑的確證。

        陶琰一生著述甚多,詩文渾厚雅正,不事雕琢,自成一家,所著《歸田稿》《菊莊錄》等因無資付梓大多家藏失傳。嘉靖十一年陶琰病故,享壽84歲,名列絳州鄉(xiāng)賢祠?!睹魇贰分杏小短甄鼈鳌贰?/p>

         


        下一篇:崇廉自守薛蘋 上一篇:臨猗:“清風(fēng)”拂“縣衙” “云端”唱“廉曲”
        国产高清天天在线,国产真实露脸一区二区三区,无码在线观看亚洲高清,久久久91亚洲视频

              晉公網(wǎng)安備 14080202000222號